304am永利集团|·主頁(歡迎您)

成為全球最受信賴的
創新生物醫藥公司
上海產業鏈「回血」|上海生物醫藥產業鏈重啟之路:更迫切要「走出去」

21新健康

2022-06-22



6月22日的上海張江,多家聚焦創新研發的生物醫藥企業正在加速進行研發生產,有的正忙着臨床前藥物研發;有的正忙着繼續推進藥物分子試驗;有的正加速聯繫海外分公司的同事,抓緊推動公司首創新藥美國藥監局FDA的上市申請;有的正緊鑼密鼓地將公司已經獲批上市的腫瘤藥品裝車,使其能夠加速奔赴全國30多個省上百個城市,讓患者能夠有藥可用…… 

作為國內生物醫藥產業的高地,上海的復工達產至關重要。

受到疫情的影響,作為全國支柱產業的上海生物醫藥在今年一季度並未延續以往高速發展的態勢。根據上海統計局數據,1-5月份上海醫藥製造業完成的產值381.36億元,同比下降了12%,其中5月份同比下降7.6%。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范純增表示,生物醫藥是比較特殊的行業,它對促進行業創新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同時,該行業在疫情之下也是深受傷害的行業之一。一方面,極大的推動了新冠疫苗的研發和生產,具有重要貢獻。

另一方面,「受到上海此輪疫情的影響,我們看到有些生物醫藥企業,無法承壓只能將企業轉出上海,或者把放在上海的一些生產轉到其他受疫情影響較輕的地方去。好些企業的業績出現了萎縮,甚至停擺。」范純增說。

上海復工達產以後,對於整個生物醫藥企業而言,如何助力驅動產業新生、推動上海的醫藥產業儘快完成升級和調整?成為當下一大關鍵性話題。


多維度重啟


疫情對於生物醫藥企業的衝擊,最直接的反映在了患者身上。

4年了,家住黃浦區的辰辰(化名)終於在今年等來了罕見病藥物入組臨床試驗的機會。17歲的辰辰罹患的是龐貝病,一種致命的罕見疾病。當同齡孩子在肆意享受青春年少的輕狂時,他卻連正常的行走都困難,甚至需要依賴呼吸機輔助生存。特效藥是他目前唯一的救贖。如果按照正常治療計劃,每隔兩周就應該用藥。

但3月初上海疫情暴發,本來應該前往上海華山醫院進行一次臨床用藥的辰辰,只能待在家裏,通過適當鍛煉和肺功能練習來做疾病管理。辰辰媽媽說,封控一個月意味着失去兩次的臨床試驗機會,今年年底,辰辰為期1年的臨床試驗就要結束,將重新面對無藥可用的境地。

復宏漢霖首席商務官兼副總裁余誠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作為生物醫藥企業也多少有些無奈。上海疫情期間,公司一些必要的臨床試驗患者的隨訪、臨床試驗入組等都受到影響。醫院診療資源都傾向於集中到抗疫任務上,也給臨床試驗帶來一定困難。

好在4月底,上海各大醫院紛紛宣佈恢復專家門診和專病門診, 而在4月30日,華山醫院傳出消息:為滿足百姓更多就醫需求,華山醫院總院、虹橋院區和浦東院區「五一」之後逐步開放普通、專病、專家門診等業務,醫院全面恢復醫療業務。如此,患者的臨床試驗得以繼續開展。 

「在疫情剛開始的時候臨床試驗會受阻,但是在5月1日至今,我們在醫院各項臨床研究項目已有序重啟,項目團隊配合醫院專家的指導按照臨床試驗規範進程,通過各種渠道與已經入組的患者取得聯繫,讓他們第一時間獲得適宜的治療。同時,專家們也有序推進新的研究項目順利開展,做好前期準備、病人招募、入組篩選等工作。」有藥企高管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目前公司上海研發與生產基地產能已恢復100%,而除了臨床試驗,供應鏈的重構也被提上日程。 

對於生物醫藥企業而言,在原料藥市場採購大量的原材料,上海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料藥的供應地。根據《2020-2026年中國原料藥行業市場競爭模式及投資機會分析報告》,目前我國是全球主要的原料藥生產國與出口國之一,共出口到189個國家和地區。

「生物醫藥企業無法避開中國供應鏈重要的環節,我們只有努力去改善緩解,把瓶頸移除。在疫情緩解後,我們也是第一時間打通了原料藥供應鏈問題,目前緊缺的原料藥已經從疫情封控時的『不可及』,實現了80%以上的原料補貨完成。其實,隨着全世界各國疫情的蔓延,會讓供應鏈變得非常困難。這也需要地方生產基地所在的政府大力的支持,幫助我們理順供應鏈,減少瓶頸。」上述藥企高管說。


加速國際化佈局


在不斷推動臨床試驗有序開展、打通原料供應鏈瓶頸之際,加速重啟國際化佈局戰略也成為上海生物醫藥企業着眼的重要事項。 

甫康藥業行政總裁沈孝坤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在上海此輪疫情期間,臨床試驗被迫停滯也影響了全國其他中心的生物醫藥臨床試驗正常開展。甫康藥業在疫情期間將重心放在美國FDA的一些臨床研究申請準備工作。「在研發工作上,從上海這邊轉移出去了一部分,先到江蘇,後面到浙江,再到西安。」他說。

「特別在免疫水平下降和疫情限制措施解除之際,傳染性極強的新冠病毒變異株奧密克戎亞型BA.4、BA.5,正導致歐洲國家的新冠住院人數激增,這也意味着全球疫情形勢依舊不容小覷。所以,這也是對我們一個啟示,未來臨床研發可能我們需要多點進行佈局。」沈孝坤說,在目前疫苗效果已經不如從前的情況下,還是要做好與病毒共存的打算,這涉及到公司產品管線、臨床方案的設定,一旦臨床試驗受影響,對整個公司的打擊將是全方位的。 

這就要求生物醫藥企業要有未雨綢繆的危機感。 

同時,企業本身也需要增強抗風險能力。在范純增看來,抗風險能力的建設主要集中體現在兩大關鍵詞:國際化、加強合作。一方面,醫藥企業本身是一個研發密集型的行業,企業的發展必定是要持之以恆加強研究,增加技術儲備。 

另一方面,任何一個生物醫藥企業要發展都離不開國際化網絡,這也是抗風險重要的機制。企業需要積極主動加強國際化,主動構建全球化網絡,並融入到全球化網絡中,在這個網絡中,一旦被接納,企業就會有很多的合作渠道及避險的方法。 

1藥網副總裁汪亮則認為,這次疫情給我們帶來的是新問題,新問題必須要有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解決。

受到疫情管控影響,1藥網面臨上游配送無法正常進行,很多藥品的配送沒有辦法到達下游的倉儲運營中心,更沒有辦法配送到上海的各大藥店。另外,藥從藥企供給端到流通環節再到藥店或者醫院,包括送到倉儲運營中心等諸多環節也受影響。此外,「最後一公里」的問題非常大,所有的快遞和快送的配送人員非常少。即使倉儲中心有藥,快遞也無法送達患者手中。

「這意味着,企業需要積極與政府溝通,尋找方法及有效的解決方案。任何一家企業所擁有的資源和具備的核心競爭力有限,這促使企業需要更加積極的去聯動上下游、聯動線上線下端,才能更有效增強企業抗風險能力。」汪亮說。

在此次上海疫情嚴峻的環境形勢下,上海生物醫藥企業克服重重困難,守護用藥「生命線」,全力保障了上海等全國多個疫情區的藥品供應。經歷了此輪歷練,上海生物醫藥企業將進一步實現調整升級,在臨床研發、商業化等方面展現其彈性和韌勁,實現全方位高質量發展。


Baidu
sogou